中美元首高频互动释积极信号从时间上来看,此次是习近平和特朗普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进行的第三次面对面会晤。
2017年选择部分央企和省份试点《方案》要求,按照试点先行、分级组织、稳步推进的原则完成划转工作。划转的中央企业国有股权,由国务院委托社保基金会负责集中持有,单独核算,接受考核和监督。
划转的地方企业国有股权,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设立国有独资公司集中持有、管理和运营。《方案》要求,中央和地方企业集团已完成公司制改革的,直接划转企业集团股权。第一步,2017年选择部分中央企业和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国有资本划转后,一是国有资本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权分红,由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持有。目前,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有较大规模的结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相当存量,短期内财政部门不会对划转的国有资本实施收益收缴,不会导致承接主体变现国有资本。
今后,由各承接主体的同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需要和国有资本收益状况,适时实施收缴。充分体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进民生福祉财政部表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统筹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李稻葵:国企既是国民储蓄的一个贡献者,因为国企有很多利润并没有分配,既没有通过上市公司分红的方式分配也没有通过上交财政的方式上交给国家,同时也是储蓄资源的使用者。
不能一切以提高房租投资回报率为目标。所以,我觉得应该历史地、用变化的视野、辩证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坚决反对一刀切搞退休。所以我估计国企在下一个阶段的角色可能有所转变。
您觉得什么样的国企比较适合混改?李稻葵:我觉得比较适合混改的国企,它的主要经营战场是竞争性的,是变化速度比较快的,依赖于创新的,也比较国际化的,通过混改引进更加市场化的更加灵活的经营者和经营机制,这部分的国企适合混改。因为混改之后民间投资者一般是小股东,不是大股东,可能股权比重比较低,也不能说是散户,肯定不是主导股东。
不能说投资十年就收回了,它需要十年、二十年稳定的投资、稳健的管理,它要发挥一些社会稳定作用。国企可能会回到企业经济的主战场,可能国企改革、国企重组、国企内部经营的改善就会变成一个重点了。这是一个历史阶段性过渡型的安排,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入,随着民营企业投资逐步回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保增长、稳增长的任务会逐步退去,国企的这个角色可能就会下降了。但是坦率地讲,相当一部分信用资源并没有用到国企自身,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转到了地方政府,比如说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愿意工作的,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健康水平很高的就让他工作,年龄不能代表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程度。下一个阶段国企的主要任务可能是在一些基础性行业提高效率,做一些民企短期内不愿意做的、基础性的、长远性的投资。哪些国企适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哪些国企不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又有何变化?就这些问题,凤凰网财经国子策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李稻葵。如果新来的股东发挥不了作用,如果它该提的问题不提,坦率地讲,混改达不到目的。
一定要留足资源为今后养老提供足够的储蓄。改革开放后国企反而很多过剩,区别在哪里?对目前的国企改革有什么启示?李稻葵:应该说国企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前国企起到了整个社会运行的综合性作用。
按: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无非是引进了一个财务投资者。
相反,那些需要长期稳定提供社会基本保障的,需要提供一些公益性服务的国企不见得适合混改。这么干的话就违背了保障性住房的初衷了。非主导的股东怎么能够在董事会真正地发声音,真正地提不同的意见,这是挑战以前国际机构评价的主流是中国威胁论和崩溃论,现在的主流变成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国际组织正在扭转对中国的看法。朱海斌直言:防控金融风险现在处在一个更好的起点,但这个过程没有结束。原因二:超高的创新速度瑞穗证劵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已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些领域的发展诠释了中国经济新动能所在。
原因三:消费驱动力继续增强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5%,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新加坡华侨银行10月23日发布报告上调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0.3个百分点至6.8%。
一方面,中国的基建投资全球领先,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同样领跑世界,中国在中高端消费、移动生活、共享经济等领域已形成越来越多的新增长点。原因一:结构持续转型在诸多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中,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是上调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指出,未来要增加实体经济效益,核心问题是继续着手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和防范影子银行,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统一监管标准,并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王文表示,未来3至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此外,未来10年中国将有近3亿人从农村到城市,也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国就业稳定,社会保障逐渐完善,民众也会变得越来越敢于花钱。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动力。金融去杠杆使得银行同业业务增速明显下滑,相对应的影子银行金融产品增速也明显回落。王文表示,超高创新速度的工业体系使得中国经济呈现出巨大的改革红利,创新频率提高的发展势头使经济有了持续发展的前景。风险:债务与金融增长前景可期,但风险也依然存在。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将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由6.3%提高至6.5%。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7%,增速比去年和前年同期分别提高0.7个和0.5个百分点,是近3年来最快的增速。
这次国际机构看准中国经济的未来了吗?不少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的专家指出,中国经济正呈现出诸多新变化,稳定增长的未来可期。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近日调查显示,对中国经济未来12个月的预期指数从9月的8.3升至10月的17.3。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工厂设备改造、生产线升级,积极推动更高水平生产能力的建设,使得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整体效率提升、竞争力增强。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中国正从学习模仿国外向越来越多原创转变,尤其是互联网创新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持久动力。张立群指出,中国各个产业其实都是围绕着消费升级发展起来的,中国十几亿人口消费需求的持续较快增长,是经济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也会带动更高水平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带动更高效益的投资需求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继续增强。周景彤表示,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阶段,很多国际机构对中国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在作出判断和预测之前应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和真实的中国。
这半个月来,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多家国际机构转变态度,对中国经济预期转为乐观。彭博社报道,多家专业机构对10月中国经济的初步评估显示,金融市场参与者对中国经济前景日益乐观。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寻求优化经济结构,寻找新增长动能。目前看来,2017年中国债务水平增速放缓,整体债务水平有所下降,相比此前债务快速增长,现在保持相对稳定就是一个积极变化。
去年乃至今年上半年还有不少国际机构不看好中国经济,但现在呈现出偏乐观的预期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新旧动力的转换。路透社综合36位经济学家的预估,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2个百分点至6.8%。